1931
年夏,红军的某期无线电训练班中,有一个学员名叫曹祥仁,这个人后来成为中共无线电通信的骨干,并在红军长征中立下汗马功劳。1949年,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
李涛在全军二局工作会议上指出:我来时请教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一致认为在中国密码破译史上,第一个把码子变成字的是曹祥仁同志。这是对曹祥仁破译无线电密文
工作贡献的结论式评价。
1914年7月,曹祥仁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曹寅公村,贫苦农民家庭出身。他4岁丧母、9岁亡父,由于生活无着,常为人放牛、帮工。在亲友的支持下读完初
小。 1929年,曹祥仁参加鄂东南农民武装起义,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阳新红军第二支队当战士。
1930年1月,曹祥仁被编入红五军第五纵队,在政治部做少先队工作。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曹祥仁任红八军第四师三团党委委员。此后任师政治
部青年干事、政务科科员。1931年夏,入无线电训练班学习。9月,任红三军团无线电训练班主任,后改任支部书记。
1931年12月宁都起义爆发,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倒戈加入红军,给红军带来了40多名无线电通信人员。随后,国民党军方面开始加大电报加密力度,使得
红军侦破工作遇到巨大困难,谍报科抄收下来但不能破译的密码电报装满了几大筐。1932年5月,红军总部将曹祥仁调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谍报科(侦察台)任科
员。从7月开始,曹祥仁与上级领导曾希圣合作一起破译敌军密码。曹电码熟,曾中文好,两人密切配合,10月,终于完成了首次密码破解工作。从此,曹祥仁在破译
国军密电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国军无线电部门难以逾越的“大魔王”。从1932年10月,曾希圣、曹祥仁侦破敌人第一本密码开始,中央红军的每一次战
斗胜利,几乎都与侦听破译敌台通信相关联。敌人的番号、驻地、行进路线和目的地,一清二楚,侦听破译工作成为武器装备、人员数量都处于劣势的红军的千里眼和顺
风
耳,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敌军的优势。国民党军的密码基本上成为红军的明码,“国民党军每发一份电报,经过电磁波的自由传递,实际上等于让红军也得到一个副本。”
这种局面几乎贯穿国共战争史的始终,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当时的曹祥仁年仅18岁。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期间,独自值班的曹祥仁突然发现敌人电台非常活跃,几个师的电台同时发报,都有“十万火急”的呼叫。曹祥仁调动全部潜能,一人
追踪5部电台,边听边分辨,抓住关键电码,分别主次,终于从吴奇伟部的电文中破译了敌人调兵遣将的情报,为枫山埠战斗胜利作出了关键贡献。
1933年5月至1936年10月,曹祥仁任中央军委第二局第四科(破译科)科长,1933年8月1日,在中央苏区荣获三等红星奖章。1934年10月
后,改任军委第二局第一科科长。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合为止,曹祥仁和战友破译了大量敌军密码。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
征,被毛泽东誉为红军长征的“灯笼”、对革命有大功的人。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翻过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一、四方面军领导层在进军路线和军事领导权问题上出现争议。张国焘知道中央军委二局
在战争中是个不可或缺的机构,于是张国焘便在担任破译科长的曹祥仁身上打主意。一日张国焘对曹祥仁说,"小曹啊,我看你挺聪明,你到我这边来好不好啊?"曹祥
仁没有理他,因为曹祥仁对张国焘早有警觉。中央红军西渡湘江之后,被敌军压缩在西延山区,国民党军包围圈越缩越小。在此生死攸关之际,中央军委曾在一日之内连
发十封十万火急的电报,向位于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求援。可张国焘竟全然不理,手握十万大军按兵不动。张国焘究竟是何居心,大可怀疑。曹祥仁当时就在总部,
对此心知肚明。1935年9月8日,毛主席决定趁夜脱离张国焘,率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他专门嘱咐叶剑英,"二局一定要带上。"毛主席还特别关照
叶剑英:告诉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三人先行到三军团驻地。叶剑英匆匆赶到二局驻地,向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三人传达毛主席的指示。9日晚,曾希圣、曹祥
仁、邹毕兆三人悄悄离开驻地,先行到达三军团,受到彭德怀军团长的热情欢迎。随后,二局其他同志连夜分批潜行离开宿营地,第二天清晨也到达了三军团,与焦急等
待的曹祥仁等三人会合,一同跟随毛主席继续北上。
曹祥仁的战友、与曾希圣、曹祥仁并称为“破译三杰”的邹毕兆说:曹祥仁同志只读过四年私塾,而搞起破译来非常出色,证明学历高低与业务水平只有相对的联
系,关键是在实践中钻研、总结、提高的能力。天资,加勤奋,加忠诚,加奋不顾身,曾经七天七夜不下电台,完成任务后因高烧倒在床上,这就是曹祥仁成功的秘诀。
这也是红军侦听破译战线全体指战员的集体写照。周恩来曾为二局题词:“共产党掌握了技术,一定能够战胜反动派使用的技术。”彭富九指出,这是因为那时的共产党
员,具有“我党的政治优势,在二局体现为战争年代形成的一套优良作风”。
周恩来主持无线电通信工作,曾经颇为钻研过无线电通信技术,并亲自编写过密码。此密码被称为“豪密”(周化名伍豪),采用“复译法”的二重作业密码体制,
这种密码体制的优点是能够在电报中实现“同字不同码,同码不同字”,一直沿用到1949年,也没有被国民党破译。周恩来到中央苏区时,曾颇为自得地当面问曹祥
仁:你觉得我们的密码怎么样?曹祥仁直言快语,有什么说什么:“我们的密码太简单,我用五天就可以破出来。”周恩来:“……”。但要说国民党情报系统的破译力
量是酒囊饭袋,也不符合客观事实。事实上恰好相反,国军的破译能力还是相当强大的,他们曾在珍珠港事件前截获破译了日军的进攻计划。然而国军面对共军却极为悲
剧,他们的无线电通信在共军面前几乎是透明的,而共军的通信对他们来说却如同黑箱。
抗日战争时,曹祥仁长期任中共中央军委第二局代理局长、副局长、局长,
1936年起,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第二科科长。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援西军指挥部二科科长。1937年6月至1938年3月,进入抗大
学习。
1938年3月至1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二局副局长。同年11月至1943年1月、1945年7月至8月,任总参谋部第二局局长,负责延安总部技术侦察
和情报工作,很好地完成了任务。1943年6月,曹祥仁入中央党校一部学习。他还曾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气象局局长。
1941年7月,曹祥仁将自己破译工作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撰写了专著《密码学总论》。曹祥仁的同事王永浚和李廉士、胡备文也分别写出了破译学专著和无
线电侦察专著。这是解放军情报史上具有奠基性和开创性意义的理论著作。曹祥仁的破译技术无师自通,却水平极为高超,简直就是中共的天赐福将。
1945年4月至6月,曹祥仁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8月至10月,任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二局局长。1945年9月至1947年3月,兼
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局局长、情报处处长。
1947年5月至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情报处处长。1948年1月至8月,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第二局局长。同年8月至1949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副
参谋长兼第二局局长。
1949年3月,曹祥仁任中央军委机要工程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参加了华北和东北的解放战争,圆满完成技术侦察任务,保证作战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曹祥
仁以杰出的情报工作获得了林彪司令员的高度评价。
1950年7月至1954年9月,曹祥仁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保加利亚特命全权大使。
1954年12月至1958年2月,曹祥仁任国务院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58年6月至12月,曹祥仁调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9月至12月兼任黑龙江省第一工业部部长。
1958年12月至1967年1月,曹祥仁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5年8月,曹祥仁在北京因病去世。
邹毕兆说:从密码电报中取得情报,既迅速,又准确,所需人员和物资又少,而且不存在像派遣侦探、情报人员所带来的危险和损失。情报是指挥员的耳目,是定下
决心的重要前提。破译敌人的密码电报,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显然是极为明显的。长征前夕,红军的电台侦察已达到了得心应手的高峰阶段。尽管条件十分困难,但能
做到“敌发我收、敌通我通”的惊人水平,主控方向的抄报率经常保持在百分之百,译通率经常达到“来一个通一个”,在许多关键时刻,创造了不少“边抄边通”的奇
迹。
邹毕兆这样评价曾希圣和曹祥仁:就破译蒋介石军队的密码电报来说,从构思来讲,曾希圣局长是创始者;就实际工作的重任来讲,曹祥仁是创始者。曾希圣、曹祥
仁同志同是破译蒋介石密码的创始人,无疑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