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无影集 > 1.苏祖国

1. 苏祖国

  苏祖国祖籍福建省永定县。1904年,苏祖国(兄弟姐妹 共6人,他排行老四)出生于上海。苏氏家族是上海闽商的成功典范,其曾祖父苏升是上海商界领袖,因在多次赈灾中的义举,被晚清政府赏“四品顶戴花翎”;父亲苏 本炎(字筠尚)获“赠一品封”,曾当选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议董、南市商团工会参谋长、上海城自治公所议事会名誉董事、上海市政厅议事会董事、上海商团工会会 长等,除政商两界之外,也热心于教育事业,还曾参与发起成立中华进步党。苏祖国的母亲曾泽新为上海另一著名闽商曾铸之女。据苏祖国之弟苏祖尧回忆:“父亲苏筠 尚曾制造过黑墨水、捕蝇纸、‘五久’牌皮丝烟刀等产品,终因本人是外行而失败,这样他便引导子弟们学工、学医等实用科学。”苏氏兄弟受到父辈影响,“家中安装 各种家用电器,自制幻光灯、投影灯、弧光探照灯、新式魔术表演用的道具、电镀,还制造牙粉、牙膏、果子酱、发酵粉等等,父母均极力支持,有时家中耗电费十多 元,亦乐于照付。”苏氏兄弟在无线电广播事业上的成功与家庭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1922年,苏祖国高中毕业于苏本炎兄弟创立主持的民立中学。后因父亲参与政治,家境发生变化,毕业后考入正利银行当练习生。1923年,苏祖国利用业余 时间考入美国万国函授学校(ICS)学习无线电专业,于1925年毕业。据苏祖圭回忆,苏氏兄弟从小爱好电器,父母也十分支持。当苏祖国攻读美国函授学校的无 线电专业时,自制了一架矿石收音机,并首次听到法国驻军电台的讯号声。当时,全家人都争先恐后地来听。苏祖国与二哥苏祖圭、三哥苏祖修、六弟苏祖尧都对无线电 技术有着强烈的爱好,他们在家中设立实验室,组装无线电接收器(即收音机)委托电器行销售。当时广播刚刚在上海流行,苏氏兄弟自己组装的收音机比国外产品便宜 很多,销路很好,甚至供不应求。于是,实验室很快发展成为无线电厂。1924年3月,苏家兄弟组建成立了“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这也是中国最早的民营无 线电厂。公司设门市部于江西路323号,出售国产无线电制品,开展收音机修理业务。他任公司副总经理兼工程师。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五金用品,及修造 电气等机件……贩售无线电书籍,并向欧美采办各种零件,及自制用品若干种,托大中华、新中华、鸿康等电器商代售者凡年余。”

  亚美广播电台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广播还很少,在苏氏兄弟开办亚美广播电台(AMA Radio Station)之前,上海的广播电台只有美商开洛电台和新新百货公司的新新电台影响较大。1929年10月,开洛电台因营业亏损停办,新新电台也暂停播音,上海一下几乎 听不到什么广播。没有了电台,收音机的销路自然大成问题。美商开洛无线电广播电台停播之后,对专营无线电的亚美公司来说不啻是个重大打击,失去了电台就少有人 问津无线电和元件了。早有自建电台计划的亚美公司便把建台工作提到议事日程。苏家兄弟戮力同心,于1929年9月建成一座50瓦广播电台,电台就设在上海江西 中路 323号,当年12月23日正式开播营业。

  《中国无线电》
  为了进一步普及无线电知识,为无线电爱好者提供服务,苏氏兄弟又于1932年1月开始出版了专门解答无线电技术问题的《无线电问答汇刊》(后改名为《中国 无线电》)。由于无线电业余爱好者日渐增多,而与亚美电台实为一家的亚美无线电公司涵盖了无线电设计、生产、装配、修理等所有环节,还出版各种无线电有关的书 刊、杂志,这样的“一条龙”式服务,使得亚美电台业务始终十分旺盛。曾任《申报》编辑和复旦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的赵君豪这样评价苏祖国及亚美广播电台:“当播 音开始之初,以第一书抵余者,为苏祖国君,商播音节目事。余曾造其居,观其自制之收音机,叹为非常之才。”苏氏兄弟自谦地认为是无线电业余爱好者,亚美电台乃 音译自“业余(amateur)”而来。他们在推广无线电广播方面不遗余力,尤其是“祖国翻译和著作,刊印了不少中文无线电小册子,如《无线电入门》、《矿石 收音机》、《来复式收音机》、《超等外差式收音机》等及《苏氏科学丛书》(32开本),这又是中国第一批出版发行的有关无线电的中文书籍。作为一门从国外引 进的全新技术,广播无线电的专业用词规范十分重要,虽前有恽震、陈章、倪尚达等合拟的《无线电译名草案》刊登于《无线电月报》上,苏祖国仍感不足,因此自编 《无线电译名》,于《无线电问答汇刊》第19期起刊登,至第24期结束。苏氏兄弟和亚美公司在无线电爱好者中名气很大,在早期普及无线电广播知识,培养无线电 广播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爱国广播人
  值得一提的是,亚美广播电台与我国人民广播前辈李强有着鲜为人知的联系。1928年10月,周恩来从苏联开完中共“六大”回国后,倡议并筹划设立中共无线 电台,时任中共中央特科交通科长的李强承担了这一任务。他“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身份,同各无线电行业交朋友,和他们一同研究;并同苏氏兄弟开办的‘亚美无 线电公司’以及‘大华无线电公司’等商店来往,从那里购置无线电器材、工具以及制造无线电收发报机的线路图样。然后就和涂作潮合作试制收发报机。”
苏祖国对广播节目内容十分关注,面对上海广播电台数量的激增,所办节目内容参差不齐的情况,苏祖国认为“无线电之节目,恕为一大有研究价值之问题。”他分析了 当时的上海广播“节目之内容,则似愈趋愈就享乐之途,际兹国难日深,国际间经济竭蹶,而二次大战声浪又甚嚣尘上之时,吾人应如何卧薪尝胆,努力求知,以减少将 来砧上肉之痛苦。深盼我广播界及听众,勿贪目前之利益与娱乐……而增添学术讲述以代之。”他还深入分析了广播节目中娱乐过多的根源所在,即“播音台之维持,大 都赖于广告,而广告者之所求,则以听众之心理为依归,方可尽宣传之能事,是播音之节目问题,亦不可独责诸播音者也……若电台之恃本身以维持者,求其不夺志,难 矣……希望业播音者,随时在可能范围内,逐渐增加学术节目,以辅助教育之不足,而减少无意义之娱乐,庶得渐入佳境”。正因为苏祖国对广播节目及作用的清醒认 识,亚美广播电台办台立意甚高。探究苏祖国的办台编辑方针,源于提倡国货、推动教育。“办事之宗旨,约可分为二,一为努力提倡国货,悉心研究制造出品,以塞漏 卮。随社会之需要,按时酌量供给,使收音机中可完全用国产;二为提创科学民众化,宣传普及教育学术,襄助公共事业。”

  鸦片战争后,“东亚病夫”的屈辱称号一直在中国人心头挥之不去。而体育作为“强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快在中国得以提倡和推广。当年的《申报》、《新闻 报》、《中央日报》及《良友画报》等报刊中,都刊登了大量的体育报道。亚美广播则是较早对竞技体育进行关注的电台,“关于公众事业,则民国十六年(1927 年)上海开第九次远东运动会,供给扬声器,报告运动消息,及播送演辞与全场听众。民国十八年(1929)杭州全国运动会,及同年在日本举行远东运动会,转播运 动会消息。”亚美广播不但转播国内运动会最新消息,还提供新闻给报纸进行报道。亚美电台对体育的关注和报道,也十分符合其一贯的爱国自强、奋发向上的形象。亚 美广播电台对科教节目的重视在上海民营广播电台中显得十分突出。亚美广播电台的节目“以学术为主,以娱乐为辅助,是以有名人演讲各种学术,有专家之专门演讲, 启发儿童知识之儿童节目,并有无线电常识问答节目,以助听众解决收音机之疑难。”与在广播中播送电码练习节目相呼应的是,亚美公司还请专人教授电码,并在《无 线电问答汇刊》中刊登《无线电新闻》:“凡喜研究者,皆可报名加入,并不收费,以资普及。至相当时期之练习后,予以考试,成绩优美者,由亚美公司赠以奖品,以 资提倡。”这种鼓励措施既有利于对无线电技术的推广,也有利于培育忠实听众。在《无线电问答汇刊》中即开设《读者意见箱》栏目。与无线电广播一样,广告也是支 撑《无线电问答汇刊》及《中国无线电》的重要自给来源。苏氏兄弟不仅一开始就在刊物上刊登广告价目表,同时十分注重台刊互动,为亚美广播电台的广告业务进行宣 传,辅以“发音清晰,射程遥远,广告效果最为宏大”之广告语,宣传亚美电台的广告效果。
同时,苏氏兄弟看准市场,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开设无线电零件的代邮、交换等业务。而随着代邮、交换业务渐多,《无线电问答汇刊》更设立专栏为听众服务,同时收 取一定费用。亚美公司组织了第一届中国无线电展览会。因当时普通民众对无线电广播等基本没有什么认识,此次无线电展览会也不设门槛,凡乐意参加者签名后即可参 观。会场上,亚美广播电台播送“无线电特别音乐歌曲及演说,使不能列会及外埠听众,不啻亲临会场,并由亚美公司用扬声机随时演讲陈列秩序及无线电常识,报告陈 列商行之营业要目等,并设询问处,凡观者可询问一切,由报告员答告全场观众。”这次展会促使亚美广播电台和亚美无线电公司一起在无线电广播界脱颖而出,业务愈 加兴旺。而亚美公司又接连参加了在上海和杭州的展览会,作为民营无线电的“国货”代表,亚美公司的无线电产品和广播一起声誉日益扩大。就提倡国货而言,十分符 合当时的社会潮流,与当时国人的心情是完全一致的。而亚美广播电台所依托的无线电生产、研发、修理能力,也让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喊出这一口号,这是其它广播电台 无法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在普及推动教育方面,亚美广播电台从普及无线电知识出发,兼及一般教育及公共事业,既从实际出发,贴切实际,又符合当时的社会呼 声,自然奠定了亚美电台在无线电广播爱好者心中独树一帜的地位。

  1932年8月21日,在苏氏兄弟的策划主持下,上海及附近各民营无线电广播及相关领域人员聚会在一起,首先参观位于上海江西路的亚美无线电公司,随后进 行了聚会。参加此次聚会的有大中华唱片公司王寿岑、无线电收音大家金康侯在内的50余人。通过参观,大家对亚美公司无线电生产及试验等情况进行了解。随后苏氏 兄弟宴请各商号。席间苏氏兄弟致辞,对亚美公司无线电产品进行了介绍,希望各界热心提倡使用国货,并以抽签的方式为参加者分发了礼品。这是较早的无线电广播从 业者的聚会,之前许多人相互之间并不认识,通过此次参观和聚会,既让同行得以相认、交流,讨论如何联络感情及避免广播互扰问题,又向大家介绍了亚美公司的实 力,可谓一举两得。元昌广播电台负责人张元贤更是因此提出“无线电界联合之建议”,以给苏祖国写信的方式,高度赞扬了苏氏兄弟组织的这次参观、聚会乃无线电界 “破天荒创举”,更建议以《无线电问答汇刊》为基地,各电台参与无线电联合同盟,“联络感情暨调解电波互扰纠纷等”。这又奠定了亚美公司在上海无线电广播界的 组织者地位,大大提高了在同业者中的口碑。

  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时,亚美广播电台积极宣传抗日,宣传宋庆龄、何香凝等发起的爱国捐款运动。亚美广播电台于第四期刊登《启事》:“各界之慰问 前方及救济被难同胞者络绎不绝,惟吾广播无线电方面尚未与闻,亚美公司有鉴于斯,先自行捐助现银一百,并于2月10日起特价7天,更于货款内另提一成,以资捐 助。并拟请各听众慨予解囊……亚美公司收到捐款后,盖一回单,并于播音时报告,一俟整数即连同捐款及送来之名单送交时事新报馆另行登报发表。(概况系一半慰劳 前方将士,一半救济被难同胞)”从第5期起至第11期,连续刊登各界听众捐助的银钱物品清单。随后又于1932年第6期上发出《亚美公司营业部启事》:“本公 司营业部自沪变以来,观于各界人士一致对外,及吾忠勇将士奋力抵抗莫名钦佩,爰自一二八起特价二星期以收入另提一成以为捐助,而二星期之期限瞬息已届,但是热 心人慷慨解囊者,捐输不绝,本公司为酬谢热心人士起见,凡有捐款捐助物品之本公司经收回单者,凭单向门市部购办一切机器材料一律照码九折,该单可用六次至三月 底截止,希请注意。现在战事虽暂告一段落,而救济等等在在需款,尚祈各大慈善家继续踊跃捐助,本公司仍当代为收送。”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十九军军政蔡廷 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为此专门给亚美无线电公司上海广播电台(即亚美广播电台)发来感谢信。亚美广播电台也因此受到人们的敬重。1933年至1942年,主编 《中国无线电》月刊,传播世界无线电信息,探讨无线电技术。月刊发行全国及南洋、澳洲等地。随着各类民营广播电台大量出现,1934年11月 11日,成立上海市民营无线电播音业同业公会,苏任副理事长。公会在统一广告收费标准和改进节目内容等方面起了作用。“凡是中国人经营的民办广播电台并经交通部发给执照或 登记注册过者,均为该会会员。该会成立后,在维护会员台的正当权益、救灾筹赈、救亡宣传以及配合国民党当局有关部门整顿民营台、审查播音稿本等方面做了一些工 作。”经过选举,苏祖国任上海市民营无线电播音业同业公会执委,在全部的九名执委中排名第一位。

  1935年,亚美无线电公司生产了中国第一台“亚美1651型”超等外差式五管收音机,展示了技术水平,进一步赢得社会声誉。至1937年,年销售额增长 率达600%。1937年“八•一三”事变之后,作为上海市民营无线电播音业同业公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苏祖国联系其他民营电台联合广播,通过战地新闻、爱国 歌曲合唱、爱国人士演讲、防空知识介绍等,鼓舞上海人民抗日爱国的斗志。“孤岛”时期,亚美广播电台因抗日活动被列入日军的黑名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 占租界,1937年12月1日,亚美电台停止播音(直到1946年8月),为防止电台被敌人利用,亚美公司拆毁全部广播机器,并停止一切电子产品的生产,改营 制造自行车链条。所办《中国无线电》刊物,因拒绝登记也被迫停刊。1942年7月,苏祖国和苏祖圭被日本宪兵队抓去关押了19天才被放出。1944年,与宝倡 厂合作成立中国汽车机件制造公司,苏祖国任副经理。1945年5月,上海抗战胜利后,亚美电台与其他因抗战而停播的电台联合要求恢复播音,后南京政府指定与麟 记电台共用一个频率,改为“亚美麟记广播电台”。1946年,亚美和麟记两座电台合办复业,名为亚美麟记广播电台,由苏祖国主持。1947年,苏氏兄弟在龙华 西路兴建亚美二厂(1955年,更名为“公私合营上海亚美电器厂”。1966年,更名为“上海无线电二十六厂”)。1949年,亚美公司的大批无线电器材被国 民党政府征用,损失巨大,经营困难。上海刚解放时,亚美电台获准继续营业。1950年,上海市的私营广播电台成立同业公会,苏祖国担任副主任委员。1952年 10月,亚美电台参加了上海联合广播电台,苏祖国任监察人。1954年底,联合电台中私股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收购。苏祖国离开电台后致力于机械工业。曾被选为 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机电一局直属支部主任委员和市工商联常务委员。1956年后,改任上海动力机械公司、上海农业机械公司及上海拖拉机汽车公司副经理。60年 代退休后,任公司顾问联合电台中私股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收购。苏祖国离开电台后致力于机械工业。曾被选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机电一局直属支部主任委员和市工商 联常务委员。还被选为市工商联合会常务委员和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机电一局直属支部主任委员。在文革期间,苏祖国遭遇了残酷的迫害,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但他对 事业的追求、对技术的执着、对人才的培养始终不动摇。在70多岁时,仍带领当时技术革新组的青年人共同设计和制造了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第一部“机械手”,降低 了制造厂工人工伤事故,提高了制造厂的机械化程度,也填补了中国人自行研制“机器人手”的空白。1979年任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顾问。

  1984年8月,苏祖国逝世,终年80岁。苏氏兄弟受先辈爱国创新精神影响,从普通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成长为在上海影响最大的爱国广播人。亚美广播电台与 新新广播电台、大中华广播电台、福音广播电台,同为民营广播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广播电台。然而,亚美广播电台是当时民营广播中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新新广播电台开 办虽早于亚美,但其曾向日伪屈服,参加受日伪当局控制的“上海市民营广播电台工会”,且其广播内容一直以娱乐和推销商品为主;大中华广播电台开办时间晚于亚 美,失去先机;福音广播电台则因其受众所限,社会影响无法与亚美相比。相比而言,亚美广播电台因“以学术为主,娱乐为辅,并努力于公众事业之广播”,是上海民 营电台史上最成功的民营电台。虽然从现在的角度看,“亚美电台在外在的某些竞争手段上并无出奇之处,然而它所昭示的是绝非技巧的层面能够涉及的竞争要素。”正 是由于苏祖国及其兄弟最早注意到了广播在即时传播、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并在“爱用国货”的浪潮中不断创新、持之以恒,才使得亚美广播电台在当时的广播 电台中独树一帜,成为上海民营广播中开办时间长、社会影响大的电台。亚美曾经是中国人的骄傲,亚美的技术不仅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更影响了东南亚无线电技术的发 展。